中华传播通讯社山东讯(记者 王海涛 图文/张军)近年来,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法院以政治建设统领老干部工作,充分发挥退休法官、老党员等“银龄”群体的经验优势和威望影响力,积极探索“传帮带+诉源治理”模式,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。该院成立“银龄法律服务队”,党员带头积极发挥余热,为基层治理注入“银色动能”。
薛城法院在“善治薛城”矛调中心专门设立"银龄工作室",邀请12名具有30年以上审判经验的退休法官组成矛调团队。完善“传帮带”机制,组成“老带新”调解队伍,退休法官、社区工作者组建“银龄调解工作室”,退休法官党员创办的"银发调解室",让“银龄”群体主动投身社会服务,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。通过“网格+银龄”联动、将银龄志愿者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,采取"庭审观摩+案例研讨",案例分享、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年轻调解员,他们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、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专业的法律知识,化身“调解员”“宣传员”“智囊团”,不仅化解了200余起简易纠纷,更培养出5名"百姓调解员",其中,由退休法官牵头的"物业纠纷调解专班",实现同类案件调撤率达92%。提升基层调解专业化水平,协助排查隐患、化解邻里纠纷,实现“小事不出楼栋,矛盾不上交”,对家事纠纷、邻里矛盾等高频案件进行"解剖式"教学。退休干部法官独创的"三步调解法"(倾听诉求-法理释明-情感疏导),已被青年法官实践应用。
薛城法院持续深化“银龄赋能”传帮带行动,推广“智慧助老”平台,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纠纷在线调解,加强跨部门协作,形成“预防—调解—诉讼—执行”全链条治理闭环。"银龄赋能工程"已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,被称为"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"。2024年民事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提升35%,物业纠纷诉讼量同比下降28%。2024年,通过"银发导诉员"协助完成线上诉讼服务2000件次,司法满意度达98.6%。
薛城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张弘表示:"银龄法官是法治建设的宝贵财富。我们将持续完善'银龄赋能'机制,让司法经验传承与现代治理创新同频共振,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薛城智慧"。
编审:张兆伟
评论